半导体衬底硅是目前半导体中用的最多的一种衬底材料硅的性能:屈服强度7x109N//-1C--6C-1电阻率(P)n-型1-(Sb)n--(B)p---300μs氧5-25ppm碳1-5ppm缺陷500cm-2直径Upto200mm重金属杂质1ppb硅的纯化SiO2+2CSi(冶金级)+2CO、Si+3HClSiHCl3+H2、2SiHCl3(蒸馏后的)+2H22Si(电子级)+6HCl直拉法单晶生长(p19):多晶硅放在坩埚中,加热到1420oC将硅熔化,将已知晶向的籽晶插入熔化硅中然后拔出。硅锭旋转速度20r/min坩埚旋转速度10r/min提升速度:(f100mm)掺杂P、B、Sb、As芯片直径增大,均匀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区熔法晶体生长(p28):主要用于制备高纯度硅或无氧硅。生长方法:多晶硅锭放置在一个单晶籽晶上,多晶硅锭由一个外部的射频线圈加热,使得硅锭局部熔化,随着线圈和熔融区的上移,单晶籽晶上就会往上生长单晶。特点:电阻率高、无杂质沾污、机械强度小,尺寸小。二、热氧化1、SiO2的基本特性:热SiO2是无定形的、良好的电绝缘材料、高击穿电场、稳定和可重复的Si/SiO2界面、硅表面的生长基本是保形的、杂质阻挡特性好、硅和SiO2的腐蚀选择特性好。2、热氧化原理:反应方程:Si(固体)+O2(气体)--SiO23、含Cl氧化:氧化过程中加入少量的HCl或TCE(三氯乙烯):减少金属沾污、改进Si/SiO2界面性能(P70)4、氧化中消耗硅的厚度:1umSI被氧化——、热氧化的影响因素:温度、气氛(干氧、水汽、HCl)、压力、晶向、掺杂6、高压氧化:对给定的氧化速率,压力增加,温度可降低;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氧化时间可缩短7、氧化层的缺陷:表面缺陷:斑点、白雾、发花、裂纹体内缺陷:针孔、氧化层错8、氧化诱生堆垛层错:三、扩散掺杂扩散离子注入扩散的基本原理扩散方法扩散层的主要参数及检测离子注入的基本原理离子注入设备离子注入后的损伤与退火主要用于结较深(≥)线mm)主要适用于浅结细线、掺杂在半导体生产中的作用:形成PN结;形成电阻;形成欧姆接触;形成双极形的基区、发射区、集电区,MOS管的源、漏区和对多晶硅掺杂;形成电桥作互连线、扩散的定义:在高温下,杂质在浓度梯度的驱使下渗透进半导体材料,并形成一定的杂质分布,从而改变导电类型或杂质浓度。3、填隙扩散机制:硅原子挤走杂质,杂质再填隙4、替位式杂质又称慢扩散杂质,间隙式杂质又称快扩散杂质,工艺中作为掺杂一般选择慢扩散杂质,工艺容易控制5、基区陷落效应(也叫发射区推进效应):现象:发射区下的基区推进深度较发射区外的基区推进深度大。产生原因:在扩散层中又掺入第二种高浓度的杂质,由于两种杂质原子与硅原子的晶格不匹配,造成晶格畸变从而使结面部份陷落改进措施:采用原子半径与硅原子半径相接近的杂质6、扩散分布的测试分析(1)浓度的测量:四探针测量方块电阻;范德堡法;(2)结深的测量:磨球法染色四、离子注入1、离子注入的定义:先使待掺杂的原子或分子